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今年上半年,受国内疫情和国际局势影响,动力电池产业出现短暂原材料价格波动现象,给产业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总体来看,动力电池产业正处于大规模发展和应用的重要关口,发展机遇远大于挑战。未来,仍要坚持技术创新引领,不断研发新型电池产品,加强产业链的上下游协同,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早日迈进TWh时代。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累计达531.9GWh,保持全球领先。其中,车用动力电池方面,今年上半年装车量110.1GWh,同比增长109.8%。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占比41.4%,同比增长51.2%;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占比58.5%,同比增长189.7%。
在全球电池企业产量前十排位中,我国占据6席,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占比超过全球装机量的50%。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34%,产品已经覆盖了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货量超过了400GWh,全球每三辆电动车中就有一辆配套宁德时代的电池,我们正在为全球电动化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从技术产品来看,磷酸铁锂和三元电池技术仍然是市场主流,并且在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与此同时,新体系电池和全固态电池等众多新兴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步伐也在加快。
“现在三元材料比容量大概为200mAh/g,如果能达到300mAh/g的话,成本就会降低30%。过去每十年能量密度就会翻一倍,我坚信,未来十年也会一样,科研人员会不断进行创新,开发出新体系。”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瑀在“全球先进动力电池前瞻技术突破”专题论坛上称。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表示:“2021年动力电池的投资已超过万亿元,产能扩张到1000GWh;今年动力电池需求显著提升,2025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有望进入TWh时代,产值也会进入万亿级别。”
我国动力电池产业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动力电池不仅事关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还与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息息相关,如何推动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比如今年碳酸锂价格一度飙升至51.5万元/吨,一年多的时间涨幅超10倍,价格压力直接传导至整车厂,新能源汽车出现涨价潮。可见,保障动力电池供应链安全稳定,已经成为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首先,要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提升电池产品性能,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据了解,广汽集团已投入超300亿元自研电池,海绵硅负极片电池技术、超级快充技术以及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三大科技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另外,基于微晶技术的铁锂电池技术,将有效解决“性能均衡”的锂电技术难题。
其次,要发展智能化安全防控技术,提升安全预警、事故调查等管理水平。动力电池和油车发动机一样,迫切需要对电池开展定期维护和年检。同时,还应加强远程检测和大数据的应用,对在用车辆及时预警,保障新能源汽车的行驶安全。
欧阳明高表示:“我们要真正实现新一代智能电池,要面向2030年实现动力电池从材料选择、电池设计、制造、使用、回收的全链条智能化。”
再次,健全回收利用体系,支持拆解、再生等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强化关键资源保障。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171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服务网点,基本实现退役电池就近回收。
“吉利科技集团布局电池回收、前驱体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退役电池再生利用核心技术,已经建成了拆解破碎生产线和资源化再生利用生产线,其中镍钴锰回收率超过99%,锂回收率超过85%。”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如是说。
最后,由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分布全球,需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发展。据悉,宁德时代、比亚迪、蜂巢能源等多家国内电池企业已在境外布局技术研发、矿产开采、生产工厂等业务。
长远来看,世界各国均需要在资源开采提炼、电池技术研发、锂镍原材料交易市场管理等领域加强合作,建立全球统一的电池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和国际互认的碳足迹认证制度,让汽车电动化应用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来源 | 新能源汽车报